您的位置 > 首页 > >

健康报:大湾区医疗融合,落点在哪儿?

转自健康报 记者:于梦非

医院观察
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

2017年7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见证下,香港、澳门、广东共同签署三地合作的框架协议,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粤港澳大湾区,是指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的9个城市,其建设目标与卫生健康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日,由广东省深圳市卫生计生委支持、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2018国际医疗投融资大会在深圳市举行。与会医院院长、专家学者共同就“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更好地实现医疗融合”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香港医疗政策研究学院创办人及荣休主席廖锡尧


三方面共建共享


当前来看,在资金、货物、资讯、技术和人才的流动等方面,都需要实现改变和融合。有个三方面可以率先共建共享:医护与医管人才培养;医疗质量、效率与可及服务;促进长者健康与生活质量。协同的前提是要有共同的愿景。大湾区内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模式,需要配合共同的需求。“共建共享、全民健康”,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但“大湾区、大健康、大融合”仍然面临几个挑战。在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等方面,香港与内地存在很多不同,很多香港医生不懂普通话,来深圳执业就会有困难;在薪酬方面,香港医生的薪酬待遇非常高,来内地工作会面临薪酬差距,这其实是整个医疗系统的支付问题;就医氛围与理念方面,香港人来内地就医有很强烈的陌生感,人性化关怀有很大落差;费用方面,在香港去公立医院看病花费很少,自去年开始,每个药方只需要15港币。香港的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譬如人才匮乏,去公立医院看病有时需要排队半年以上……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香港最近在筹办中医医院,人从哪里来?这方面就要向内地取经。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吕玉波


中医药产业互补性强


发挥好中医药的作用,共同应对粤港澳三地的老龄化挑战,人才是关键因素。在中医人才培养体系方面,内地较港澳更为完善。香港医管局和澳门卫生局对医师的在职教育高度重视。一方面,可以把人输入广东进行学习培训;另一方面,广东可以定期派人前往港澳帮助培训。


粤港澳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在科学研究上应该发挥各自优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把三地各自的长处发挥出来。以中医药为例,澳门大学的药物研究基础特别强,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学的研究特别强。广东有两大优势,一是基础研究、药物研究渐渐接近世界水平;二是有大量的名老中医和病人资源。如果这三方面能够整合,相信可以大有作为。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


打造绿色医疗系统


2015年10月,香港长者医疗券(医疗保险)在港大深圳医院实施试点,住在深圳的香港老人如果有急诊,就会安排到我们医院。这一试点极大地方便了在深圳的香港老人,也是医疗融合的一大探索。


香港与内地两个系统各有优点,文化、制度也很不一样,要融合两个系统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我们希望把两个系统有关医疗质量、标准、效率、市场化的优点充分发挥,共同打造一个重质又重量的绿色医疗系统,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举个例子,我们把香港的全预约制度带到深圳来,采取先全科后专科的团队诊疗模式,而不是一上来就找专家;建立病人关系科,对红包、暴力零容忍;为医务人员购买第三方责任险,医疗纠纷由保险公司做第三方赔偿;在人员管理方面,我们按照香港理念公开招聘员工,未采用内地医院的编制管理。当然,我们改革性地学习内地的绩效考核办法,采取70%固定薪酬、30%绩效考核。实践证明绩效确实是有作用的。医疗融合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内地情况,把两地的优点集合在一起。


深圳市医院协会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邱晨


推动现有政策改进


人才交流的融合是很重要的方面,广东省医师协会、香港西医工会和澳门中华医学会共同发起并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医师联盟合作协议”,拟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医师学术交流平台、医学技术转化平台以及医学人文平台,促进三地医师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医疗融合后,将逐步实现医师资格互认,促进港澳专家来内地交流、执业,拓宽深圳医院人才引进渠道。


我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一定会促进我们在政策方面对执业资格、职业认定的改进,同时推动三地医师职业教育发生一些实质性变化。例如,在广东省湾区设立国际医疗实验区,港澳、国外的医生可以在实验区的医院执业。


另外,除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直接融合所带来的机遇以外,在金融、保险、科技等方面的融合也会间接影响到医疗板块,从而提供一些机遇。


原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


为法律制定提供样板


“北上广”是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内地的医疗水平渐渐与香港看齐,香港又在医疗技术等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轨,如今加上互联网,我相信大湾区的医疗发展一定会如虎添翼。这时候,政策与法律就显得尤其重要。我认为在自贸区这样的大政策环境下,可以通过粤港澳的医疗融合进行突破,为法律的制定提供一些样板。


另外说到优缺点,双方都有。比如绩效管理,香港医生的绩效管理不在于给病人开多少钱的药,也不根据评级来决定收入,所以医生有一种专心致志看病的初心。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融合的共识是希望医生永远不要忘记职业本质。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


网状发展 各有分工


广东省医院采取非常积极、开放的态度引进新技术,不断地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香港有着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国际化的医疗制度以及跟国际接轨的药物、医疗器械等准入制度;澳门有着完善的社区医疗网络,三方可以互相借鉴,互利共赢。


大湾区未来的发展是“9+2”,这11个城市如果是点状发展,很有可能出现同质化,互相之间更多的是竞争而非合作,最后可能是香港、深圳、广州三个中心,其他城市围绕着这三个中心转。因此,大湾区的融合应该呈网状发展,城市各有分工,各自发挥优势。譬如深圳发展科技,珠海专攻养老,广州专注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加强合作。


最重要的是,粤港澳的医疗融合需要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仅仅依靠深圳或广东某个城市推进的话成效缓慢,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制度、支付、文化等一系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