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

中国经济导报-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可从管理、人才、中医等方面着手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记者|荆文娜


近日,“大湾区、大健康、大融合-2018国际医疗投融资大会”在深圳召开。粤港澳三地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医疗制度,医院也各具特色。例如,广东的医院采取较为积极开放的态度引进新技术,不断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香港有着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国际化的医疗制度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药物、医疗器械等准入制度;而澳门则有着完善的社区医疗网络。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在会上表示,随着三地交流的加速,医疗卫生也应增进交流互动,加速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以实现大湾区、大健康、大融合。


“长者医疗券”开启大湾区医疗融合新尝试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额投资,并引进香港大学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2012年开始运营,也是香港与内地医疗融合的“先行者”。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两地在文化、社会、医院管理等领域仍有很多差异,深港融合还需解决许多基本问题。


卢宠茂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融合了香港和内地的同事,实行“一院两制”,但在融合过程中并不容易。例如,在香港看病挂号不需要“黄牛”,而这个现象在内地较为常见。“我们应对号贩子并没有经验。如在产科,一个产科出诊的号被炒到5000元,顺产打包收费3200元。为应对号贩子,医院取消了电话预约,改为公开收集孕妇资料进行摇号、抽签。”卢宠茂表示,这一举措也是让公众知道,医院应该是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医院资源应为所有患者共享。


在人员管理方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将一些香港的理念带到深圳。“我们的员工是公开招聘的,与内地其他医院不同,实行去编制化。医生的工资也相对较高,基本可反映医务人员的专业价值,固定薪酬占70%。”不过,卢宠茂表示,在薪酬结构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采纳了内地的考核办法,有30%的绩效考核。“香港来的医务人员也要适应内地的情况,绩效确实有作用,深港融合应把两地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卢宠茂说。


除了管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解决两地居民异地就医问题上也做出了大胆尝试。据了解,如今在深圳有7万香港人,一些老人有病还需回香港,他们的就医看病问题也不容忽视。卢宠茂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先行先试,探索推行长者医疗券。2015年10月,香港长者医疗券(医疗保险)在港大深圳医院实施试点,住在深圳的香港老人如有急诊,即可前往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医。这一试点极大地方便了在深圳的香港老年人,也是医疗融合的一大探索。


政策引领促进三地人才交流


人才交流的融合是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香港医疗政策研究学院创办人及荣休主席廖锡尧表示,三地在医疗融合过程中,可从医护与医管人才培养、医疗质量、效率与可及服务等方面率先共建共享。


深圳市医院协会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邱晨介绍,今年1月份,粤港澳三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惠州共同签署《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框架协议》。邱晨表示,这个框架协议实际上是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的一个区块,这个区块提到了建立三地医学人才的进修、培训基地,促进港、澳青年专家来内地交流、执业等事项。建设港澳医疗卫生从业人员创业就业基地,规划创建医学园区(医疗中心),港澳知名医学院校与内地法人合作办医。组建医养结合战略合作联盟,鼓励社会力量创办粤港澳大湾区医养结合机构,为粤港澳居民在内地养老就医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交流一定会促进我们在政策方面对执业资格、职业认定的挑战,也会促使香港、澳门、广东的医师职业教育发生一些实质性的改变。”邱晨表示,应在广东省湾区中的不同城市设立国际医疗实验区,香港的医生、国外的医生均可在实验区的医院服务。在他看来,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有非常广阔的合作空间。“我个人认为,人才交流需要高度重视,人才的交流一定会带来学科建设的融合。”邱晨说。


推荐阅读

2018排名数据填报邀请·中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竞争力评价

中国中医医院最佳专科系列评选

BHI投资案例:跨界医疗健康,“湖南发展”之布局与践行

BHI投资评级:7月评级跟踪结果发布

《医院蓝皮书2017》获全国蓝皮书分类排名第3名


中医可视为三地医疗融合的一个抓手


此次会议发布了2018粤港澳大湾区最佳医院50强排行榜,其中,广东省中医院是排名第一的中医院。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吕玉波表示,中医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的疾病谱看,75%都是慢性病,如何发挥好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把慢性病管理好,将其形成一个产业,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吕玉波说,要提高医疗水平,或进行专科学科建设,就需在科学研究上发挥三地各自优势,从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中医药为例,澳门大学的药力研究基础较强,香港中文大学则在生物学的研究方面是强项。而在广东,中医药发展具有两大优势。吕玉波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药物研究,均越来越接近世界水平。另外,广东拥有大量的患者资源,同时也有较大的名老中医资源。例如,和顺堂是深圳市一家以中医为主的中医馆,其药价是其他家的2~3倍,医生大多都为名中医,在深圳已开设几十家分馆,还将辐射到全国。目前和顺堂在香港已开设14家连锁国医药馆。下一步,还将向东南亚地区辐射。


吕玉波表示,如能将三地的优势整合起来,中医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大有可为。“我们已与香港公开大学,澳门大学联合建立了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未来还将进一步申请粤港澳联合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吕玉波坦言,科研创新驱动发展,一方面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另一方面,无论是在新药开发上把中医药推向世界,还是推动其他健康产业的发展,此举都将发挥很好的促进作用。